旅游攻略栏目视频美女
  1. 旅游
  2. 正文

李白笔下的金华何以如此美好

来到金华市区通济桥边的小码头,你会看到一座青石牌坊,上书“金华渡”三个大字。在牌坊附近的雕塑上,写着李白的《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第二首开头便道:“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
这首诗,是李白在朋友韦参军被贬到东阳郡时作的送别诗。写诗时,李白在脑海中摹想韦参军接下来将要走的水路,为五百滩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献。
李白说五百滩比若耶溪还美
这首诗的题目中有一个关键词——量移。
在唐代,这指的是一个官员被贬到很远的地方,然后遇到朝廷赦免令,就改贬到比较近的地方。对于一个被贬的官员,遇到“量移”的机会,是该高兴还是该悲伤呢?值得高兴的是,从原先特别偏僻的地方到了相对繁华的地方,生活条件会改善;悲伤的是,被贬仍然没有结束,还是不能返回家乡。
原籍京兆的韦参军,从之前被贬的地方来到当时的东阳郡(也就是现在的金华),路上遇到了多年未见的好友李白,两个大男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哭了起来,这一哭就哭了好久,直到再也流不出眼泪为止。
李白以《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为题写了两首诗,第一首说:“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讲的就是韦参军有家归不得的悲伤。
“日南珠”是一个典故。《洞冥记》里说,离长安九千里的日南之地,当地人“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这珠子是眼泪凝结而成的,诗中引用此典故,可见韦参军被贬的愁苦,李白有多么感同身受。

作为男人,当然不能只是哭哭啼啼,总得收拾好心情,走接下来的路。于是李白送给韦参军的第二首诗,基调就完全变了。诗云:“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韦参军接下来的被贬之路,被李白形容得十分美好。诗中的“若耶”也就是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传说西施在此浣纱),以风光秀丽著称。李白说五百滩的风景胜过了若耶溪,劝韦参军不要总想着此行的艰难,不如把这被贬之路当成游览之路,好好享受这一路的美景。
李白想象着韦参军接下来的路途所见:金华四周的小溪多得数不过来,最后汇归于婺江,气势磅礴;山风吹来,松涛呼吼,调皮的猴群在林中跳跃、啼呼,风过如涛……。
在诗的结尾,李白邀请韦参军将来同游,从金华渡一直乘舟到新安江,玩赏这条风景线。
不愧是李白!在劝慰朋友的同时,他自己的情感也经历了由悲观到达观的变化,表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李白爱慕金华山水
开头的“闻说”二字,表明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还没有来过金华,对五百滩的风景描绘源自他的想象。
李白为什么会把未曾踏足的金华山水想象得如此美好?因为金华既是李白“偶像”谢灵运曾经来过的地方,也是李白十分敬仰的黄大仙的出生地和得道地。
谢灵运是南朝著名山水诗人,李白对他十分仰慕,在自己的诗中经常提到他。据安徽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李霜琴统计,谢灵运是李白诗文中出现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共出现25次,仅次于谢安。而李白的诗化用或借鉴谢灵运诗歌就更多了,超过143次,居众诗人之首。李霜琴认为,李白的山水诗受到谢灵运影响,又自出机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正如今天的“粉丝”会去“偶像”出没的地方打卡,李白也很喜欢到谢灵运诗中提到之处打卡写诗。
那么,谢灵运来金华时,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线。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7月,谢灵运被贬出京城,做了永嘉太守。根据他路上写的几首诗定位,东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巍山高级中学教师华柯认为:谢灵运的赴任之路是坐船沿浦阳江而下,夜渡鱼浦塘,再溯钱塘江西上,经富春渚、七里濑等地,至兰溪,转婺江而抵金华,舍舟陆行,经丽水达青田,再循瓯江而下抵永嘉郡。
由此可见,谢灵运不但来过五百滩,而且这段水路跟韦参军来金华的路线,有很长一段是重合的。难怪李白会在诗中,把五百滩想象得那么美。
谢灵运泛舟金华江上,留下动人的诗句。当然,那个时候,金华江还叫“东阳溪”。这首名为《东阳溪中问答》的诗,李白非常喜欢。
全诗如下:
其一
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
其二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在这首诗中,谢灵运模仿民歌,以男女情歌赠答的形式,表达了江南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两心相悦的美好恋情。李白在自己写的《越女词》(其四)一诗中对其致敬:“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此诗的“素舸”“素足”“堕月”等意象均化自谢诗,足见李白作为“粉丝”对“偶像”强烈的热爱。想来,李白也很希望来到谢灵运经行过的金华江,也许在五百滩头,邂逅一个“东阳素足女”
另外,李白写过一首《古风(其十七)》:“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在这首诗中,李白将自己对黄大仙的敬仰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白来过金华吗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这首诗描述得如此美好,让读者忍不住产生期许:李白与韦参军“他年携手”的邀约后来是否践诺?这一对好友,在他们接下来的人生中是否重逢?李白对五百滩如此心向往之,他后来是否亲身来到这个“梦中情滩”
韦参军就是东阳韦氏始祖韦履淳,他是唐开元十七年(729)进士,天宝年间他为杨国忠不喜,被贬到海南,后量移到金华担任古婺法曹参军,就此落地生根。以上内容有上海图书馆所藏的清朝康熙四十二年修《吴宁韦氏东眷宗谱》和东阳图书馆所藏的“民国”丙戌重修版《东眷韦氏家乘》作为依据。《东眷韦氏家乘》中还说,韦履淳“素与李白善,临别赠诗三首”,目前传下来的诗只有两首,不知道第三首写了些什么。
现居于东阳市六石街道樟村的韦履淳第36代孙韦和朝说,在东阳韦氏的传说中,李白后来曾到东阳探访韦参军,东阳韦氏昭穆(即古代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就出自李白之手,但没有文字资料佐证。

浙师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特聘教授黄灵庚认为李白肯定来过金华。证据之一是李白的《古风(其十七)》。黄灵庚说,李白共写了59首《古风》,非作于一时一地,从内容看涵括了他的一生经历。以前人们把此诗当作李白读史时的“感兴诗”,但黄灵庚认为这是一首李白游历金华山的“纪行诗”
此外,李白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内容是“王屋山人”魏万游玩吴越的经历,诗中有对金华名胜的描述:“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召尧。召尧四荒外,旷望群川会。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黄灵庚认为,这首诗对行游线路的熟悉程度,恐怕不是未曾到过金华的人所能想象得出来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查屏球认为,诗中对金华的这段描述,讲游人绕过仙霞山脉达永康,再由水道到武义、金华,由山间一下进入广阔的水域,心境随之开阔,诗以点缀式叙述表现出行舟观景时的感受,对行进线路的介绍准确而细致,表明对这一带山水风光早已了然于心。
查屏球认为,魏万是李白“粉丝”,他来越地的行程可能是按照李白之前的游踪“打卡”的。这首诗中景象大多在李白其他诗作中描绘过。因此,该诗其实是以写魏万旅游路线的方式,将李白自己关于江南之游的记忆串联起来,是李白江南文学地图的一次完整组合。查屏球认为李白一定来过金华,而且泊舟金华渡口与赤松寻仙就是李白关于此地最难忘的地理记忆。
同时代诗作对李白与金华的记录
李白来过金华的另一个证据是名诗《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很多人以为“兰陵”在今山东枣庄,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二十五《酒》中说:“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李太白诗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即此。常饮入药俱良。”
更有力的证据来自《李白大辞典》第一副主编、原广西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毛水清教授。他除了出版《隋唐五代文学史》《李白诗歌赏析》等专著外,还把自己写的一些单篇文章结集成《唐宋诗文论薮》一书,于2009年出版。该书内容目前网上无电子版,华柯在搜集毛水清著作时,买到了一册实体书。

《唐宋诗文论薮》第三卷有《李白金华游考》一文。其中,毛水清除了认为《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一诗中对金华的描述很可能是李白亲身体验外,还提出他在研究李白与其他诗人的赠答之作时发现,与李白同时期的诗人贾至、任华曾提到李白来过金华。
贾至有《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诗云:
今日相逢落叶前,洞庭秋水远连天。
共说金华旧游处,回看北斗欲潸然。
这里的“李十二”就是李白。这首诗讲贾至在秋天落叶的时刻与李白在洞庭湖边告别,他们共同谈起当年的金华之游,回看天上的北斗星,他不由得想痛哭一场。
贾至也是盛唐诗人,在唐玄宗时任中书舍人,与李白有多首唱和之作,两人还一起游洞庭湖,可以认定为李白关系较为密切的朋友。
毛水清说,古人提到“金华”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四川射洪县的金华观,一般不简称“金华”,李白尊道崇仙,他知道那里并非赤松子的成仙处,不会把那里称为“金华”;二是皇宫中的金华殿,一般也不能简称“金华”,而且不是可以随便游玩的地方;三是指江南的名山金华山和风景秀异的金华县,这切合李白和贾至爱慕神仙和喜欢游山玩水的心理,也符合李白本人和唐代其他诗人把金华县称为“金华”的习惯。

同时期另一诗人任华的《杂言寄李白》一诗,则写下了李白在金华的事迹:“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测,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时低颜色。八咏楼中坦腹眠,五侯门下无心忆。繁华越台前,细柳吴宫侧”(节选)。在任华眼中,在八咏楼中解开衣服袒露着肚子睡觉,正是李白狂放性格的最典型表现之一。
据毛水清考证,任华比李白年轻一点,曾任校书郎,《全唐诗》编者认为他是“狂狷之流”,这与李白狂放的性格相似。从《杂言寄李白》一诗中“邂逅不得见君面”看,两人当时还没有会面。但《唐摭言》保存了任华四封书信的摘要,其中“严大夫”当为严武,“京兆贾大夫”当为贾至,可见他和李白、杜甫圈子里的友人有交往,这让任华能够从侧面知道一些李白事迹的细节。
《杂言寄李白》一诗中还提到“君以江东访元丹”,说明任华从朋友处得知,当时李白去江东寻访好友元丹丘(即李白《将进酒》中提到的“丹丘生”)。毛水清认为,李白和元丹丘都爱好学道访仙,两人会面,当然有可能去金华山寻访赤松子的遗迹,顺带登八咏楼,观览双溪景色。毛水清还将李白金华之行的时间定位在天宝四载(745)到天宝十二载(753)之间,并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天宝六载(747)。
金华本土文化研究者陈国友也注意到了“八咏楼中坦腹眠”这句诗,他还找到另一个相关证据。南宋兰溪著名理学家范浚在《登八咏楼赋》中说:“慕太白之来游,尝坦腹而高眠。”可见,直到南宋,金华当地还有文献或传说,讲李白曾登临八咏楼。
唐代的八咏楼还在江畔。当李白宿在楼中,推窗眺望,便可见五百滩。
猜你喜欢